设置
  • 日夜间
    随系统
    浅色
    深色
  • 主题色

燃油车的终局,由群众决定

autocarweekly 2022/11/22 20:57:11 责编:远生

原文标题:《燃油车的终局,由庶民决定》

当黑五接棒双十一,当星巴克换上红杯,当电动车焦虑上热搜,我们就知道:又是一年冬来到。

眼下南国还感受不到多少寒意,但北方可想而知是另一幅画面。“吉林长春出租车换电难排长队”的新闻先声夺人,拉开了《2022 届电动车冬季比惨大赛》的序幕。

新年新赛新气象,往年不过是稀松平常的充电难续航短,而这次一直被视为大救星的换电也栽了跟头。据相关报道,由于连日的雨雪天气,长春不少换电出租车的电池 —— 难以置信却又合情合理地 —— 和底盘冻在了一起。

原本在 PPT 中、宣传片中以及人们想象中分外优雅美好的 n 分钟轻松换电,急转直下演变成了“用吹风机暖风给冰化冻”以至排队换电要等几个小时的尴尬。当换电也在寒冬面前败下阵来,电动车过冬究竟还能靠什么呢?

不过,这倒不是本文的重点。

人民群众需要,你算老几

完全没有苛责换电模式的意思,关于换电的更多优劣本胡之前专门唠过。现在的东北换电站没有为寒冬做好准备,也无法推导出换电就不可能适应低温环境的结论(实在不行咱往换电站里塞吹风机呗)。

电动车 vs 燃油车这个顶流话题,如果你认同“短时间内电动车无法彻底替代燃油车”,过去乃至今天市面上很流行的逻辑是:电动车太沉重又没声浪,没有乐趣又乏文化,燃油车会像机械表一样变成工艺品 —— 所以燃油车不会消失。

乍听下来似乎有理,但仔细想想你会发现华点:如果说燃油车最后的保留地只剩顶级奢侈品,像今天的机械表一样与 99.9% 的人无关,那么这和“消失”又有什么区别?话若如此,岂不是变相肯定了“电动车必将迅速替代燃油车”?

毕竟对于大众人群而言,作为日用品的那个“机械表”,早就坟头草几米高了。

别犟,我当然知道千元百元级机械表今天依然有。但很显然,相对于电子计时器(包括不限于石英表、手机等等)的人群覆盖率,再回看曾经“计时工具 100% 属于机械表”的年代,“作为实用计时工具的机械表”就是已经死得透透的。

而现在,换电出租车困在冰雪里提醒着我们:燃油车不会一时半刻间迅速消失,可不是因为什么变成了奢侈品工艺品被供奉起来,恰恰相反 —— 是因为人民最朴素的廉价自由出行需求,还需要内燃机老铁再站一班岗。

当能开多远与钱包厚度挂钩

从燃油车到纯电动车,影响最大的改变是什么?更安静?更平顺?更焦虑?都算不上,是“行驶里程不与购置成本(车价 & 级别)挂钩”成了过去时。

在燃油车时代,一辆车满油能跑多远、加油需要多久 —— 我们不妨把这两者整合称为“行驶 / 利用自由度”—— 从来不与“这辆车是什么级别、值多少钱”有任何关系。

当然细微的个体差异肯定有,我也知道 SUV 能去的地方多、大 G 能去的地方更多、豪车油耗高 98#油不好找、越野车油箱大、有些车很省油…… 还是那句话,忽略细节,别抬杠。

一个人买了车,无论这辆车多么昂贵还是多么廉价,仅仅在“行驶 / 利用自由度”这一层面没什么不同。宝马也好、宝骏也罢,都是可以去市区几百座加油站之一花五分钟加油,都是加一次油跑几百公里,都是可以应付从每天通勤到回老家过年。

只因为你开的是一辆三万块的夏利,他开的是一辆三百万的宾利,所以你加油就要一小时而人家只要 10 分钟,所以你开 300km 就要抛锚而人家一口气 800km 到家,所以你只能钻商场地下三层找油枪而人家能在地面黄金档口加油……

—— 这曾经是不可想象的。

燃油车从不知何谓“行驶 / 利用自由度”,不论你穷得叮当响,还是身家小目标,碳氢化合物一视同仁。以锂电池储能的纯电动车则全然不同:单次续航取决于电池容量,充电速度取决于充电功率 —— 都是决定性地与成本(车价)正相关。

表现在现实中,电动车的世界里续航越长、充电越快、“行驶 / 利用自由度”越高的车必然越贵;要在更低价位实现更高的“行驶 / 利用自由度”则必然要在其他方面有所牺牲,包括而不限于豪华配置、智能功能、品牌格调等等。

甚至电动车还额外存在着“行驶 / 利用自由度”的外在变量,即充电基础设施的差异。自营充电桩所需的成本由车企负担,那么拥有自营充电体系的品牌车型,必然比无自营充电的同等规格车型承受更大的成本费用压力 —— 通常情况下车也就越贵。

甚至家用和公共充电网络也在推波助澜:虽然不如以上因素挂钩得更密切,但笼统来讲,居住成本越高的住宅区、客群财富越雄厚的商超办公楼,越是可能拥有更为便利的充电条件。

以上这所有所有的一切,在燃油时代都是从不存在的。这一切所带来的结果,就是电动车极大地放大了私家车高低价格 / 层级之间的车辆基本效用差异。

穷则加油,达才超充

已经有越来越多人开始认识到,机动车的最基本效用始终并将永远是“把人送到另一个地方”。样样精通却无法提供这一基本效用的东西,不能叫智能汽车,顶多算智能家居。

越是预算有限的消费者,在从车型价目表上从高向低妥协时,最终的底线越是倾向于保住车辆最基本效用。对于燃油车这是自然而然的:从豪车降格到八手夏利,舍弃了性能、豪华、功能、科技乃至舒适,“从 A 点到 B 点”的基本功用几乎没打折扣。

而同样预算有限但只能选择纯电的消费者,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同一价位,以同样程度的“性能…… 舒适”舍弃程度,获得没有大打折扣的车辆基本效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行驶 / 利用自由度”。

因为电动车的基本效用受制于单次续航、补能速度、基础设施等等,更低预算下既不可能做到更昂贵(增加预算)车型的水平,也不再可能看齐同价位燃油车的程度,因为后者与所有燃油车一样不打折扣可以视为满分。

反映在现实中,就是电动车渗透率随价位分布的不对称、不线性。

数据除纯电还包含了插混,但可作为总体参考

中产人群的预算和时间相对较自由,家庭有两辆及以上私家车的比例也更大,于是他们对电动车补能问题的解决能力、容忍和敏感度皆天然更高。很自然的,20 万元及更高价位是电动车最容易攻克的市场。也确实,对于这类型的消费者而言,电动车的劣势不那么容易体现。

很多 KOL、大 V 们就集中在这个区域,他们自由职业、不赶高峰、没有领导、说走就走。星期一上午十点都能随便跑去商场错峰充电,住着月租金 12K 的小区表示楼下满是带桩车位没人用,然后跟你说充电比加油更方便(那可不是更方便嘛)。

但在 20 万元以下价位 —— 占整个市场销量的七成以上,这里大多家庭只有 1~2 辆私家车,总体时间宽容度更低,获取充电资源的条件更差。尽管燃油车的使用成本更高,但行驶 / 用车自由度才是他们购置私家车的决定性需要 —— 光看成本的话买什么车都不如打车。

至于 5 万元以下市场渗透率奇高不难理解。

燃油车或者说搭载有燃油机的汽车,并不是因为什么情怀魅力变成了工艺品奢侈品,才不会迅速消失。变成了如今天机械表一般的玩物,丢掉了作为“实用计时工具”和“实用出行工具”的身份,其实等同于事实消亡。

法拉利和百达翡丽才是同类,和两田一众 BBA 们已经不属同一物种。

与情怀享乐全然无关,燃油车或者说燃油机在今天依然无法被抛弃,因为对于广大预算和时间双重有限的平民群体,它们仍旧是(综合了购置与使用)总体上最经济的,能提供高度自由运载能力的动力源。

电动车技术也许日后会攻破这一点,也许不会;混动尤其是插电混动会在两种极端之间进行取舍弥合,直到二者足够在 20 万元以下的质朴价位带来改变。

燃油车的终局不是虚无缥缈的豪车超跑,是街坊市井的买菜拉活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utocarweekly (ID:autocarweekly),文:嗷嗷胡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相关文章

关键词:新能源车燃油车

软媒旗下网站: IT之家 辣品 - 超值导购,优惠券 最会买 - 返利返现优惠券 iPhone之家 Win7之家 Win10之家 Win11之家

软媒旗下软件: 魔方 酷点桌面 Win7优化大师 Win10优化大师 软媒手机APP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