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 日夜间
    随系统
    浅色
    深色
  • 主题色

你睡觉时是什么表情?原来每个人都是脾气暴躁的“皱眉脸”

把科学带回家 2023/4/13 11:45:11 责编:梦泽

撰文 | Skin

审校 | Ziv

在网页上,我搜索“睡个好觉”表情,出现的是人们熟睡时甜美又幸福的笑容,看起来非常合理。

…… 等等!所以我们睡着的时候,难道真的会露出笑容?睡眠时的表情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表情一致吗?

这种“感觉”其实是错误的。最近的一项针对成年人研究就发现,在睡觉时,大多数人脸上更容易浮现的表情其实是皱着眉头,看起来脾气暴躁的样子。

睡觉时你的表情很可能是这样的。|参考资料 1

我们往往难以得知自己睡着时是什么表情。在这项试验中,当受试者熟睡时,他们的面部表情会被视频记录下来。还会在用于皱眉的肌肉上摆放两个电极,测量睡觉时候皱眉肌的肌电图。简单来说,就是看人睡觉,而且对睡觉时出现的表情进行描述和评分。

研究者们收集了 91 名成年受试者,114 个夜晚的睡眠视频和生理特征。其中包含睡眠没问题的健康被试、大声打鼾的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躺下时会腿部抽动的不宁腿综合征患者、快速眼动期行为障碍(RBD)患者、失眠患者、特发性嗜睡症患者、帕金森病患者等等。

RBD 是一种睡眠障碍,具体的表现就是在做梦的时候(通常是快速眼动期,REM),身体总是会表现出一些夸张的动作,比如大喊大叫,哭泣,手舞足蹈,拳打脚踢等等,甚至可能会使自己或同伴受伤。这种病容易在 60 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生,有可能与帕金森病等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

RBD 患者在睡梦中可能会有一些激烈的动作。|JAMANetwork / youtube

总而言之,这项研究将受试者分为了 4 大组:没有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容易梦游和惊醒的觉醒障碍(DoA)和上文所述的 RBD。

不过,结果发现,所有受试者都表现出了一些皱眉的表情。就算你睡了个好觉,在快速眼动期(REM)仍然会频繁皱眉。

图 b、c 的深色框展示了 REM 期皱眉的次数。|参考资料 1

不过,早先也有人研究过睡觉时到底会不会微笑,其实偶尔也是会笑的,睡梦中不仅有嘴角上扬的微笑,还有张开嘴的大笑,甚至还有些伴随着笑声。做梦的 REM 期的笑容也会更多,在醒来后,梦里微笑的人报告说在梦里吃了蛋糕,梦里没有微笑的人则梦见了打架和争吵。因此,研究人员推测,睡着时的微笑可能真的和快乐的梦境有一点关系(但不确定)。

在睡眠的各个时期也可能出现幸福的笑容。|参考资料 2

但是从微笑(0.023 次 / 小时)和皱眉(2.33 次 / 小时)的频率来看,我们睡着的更多时间可能还是皱着眉头。可能你在做美梦,但睡觉时的真实表情却仍然皱眉痛苦的。

不过,对于 RBD 睡眠障碍患者来说,他们睡觉时候可能会看起来“更痛苦”。研究就发现,RBD 患者在 REM 期,眉毛会活动得更加灵活,长时间皱眉的频率也更高。而且他们不仅会皱眉,还会作出其他更消极的表情,看起来比健康对照组要痛苦许多。

他们在几秒内变化着“痛苦面具”:皱着眉头,嘴角下拉,眼睛紧紧地闭着,仿佛是在喊叫、哭泣和呻吟,有些人甚至还说梦话并打了自己一巴掌。可能是睡眠不好,情绪不佳,也有可能是身体疼痛。

RBD 患者会露出一些看起来真的很痛苦的痛苦表情。|参考资料 1

但对于没有睡眠障碍的健康人来说,就算睡眠时微微皱眉,也并不代表着心情不好或充满烦恼,毕竟早就有研究发现,胎儿和新生儿睡觉时也容易皱眉。而就算有着极为偶尔出现的笑容,但睡觉时,一张看起来不好惹的脾气暴躁的脸似乎才是正常的。

最好摆出一副“闹钟别吵醒我睡觉”的表情。|Giphy

(但若有困扰你的睡眠障碍,请选择及时就医)

所以你知道自己睡觉时是什么表情吗?如果知道的话请在评论区留言,并告诉我们是如何知道的

参考资料:

  • [1] Maranci, Jean‐Baptiste, et al. "Grumpy face during adult sleep: A clue to negative emotion during sleep?." 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 30.6 (2021): e13369.

  • [2] Clé, Marion, et al. "Smiling asleep: A study of happy emotional expressions during adult sleep."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 28.4 (2019): e12814.

  • [3] Emde, Robert N., and Kenneth L. Koenig. "Neonatal smiling, frowning, and rapid eye movement states: II. Sleep-cycle study."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Psychiatry 8.4 (1969): 637-656.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把科学带回家 (ID:steamforkids),作者:万物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软媒旗下网站: IT之家 辣品 - 超值导购,优惠券 最会买 - 返利返现优惠券 iPhone之家 Win7之家 Win10之家 Win11之家

软媒旗下软件: 魔方 酷点桌面 Win7优化大师 Win10优化大师 软媒手机APP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