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 日夜间
    随系统
    浅色
    深色
  • 主题色

徕卡 M4 相机,性能和操作

胶卷迷俱乐部 2023/10/21 16:05:06 责编:梦泽

LEICA M4

徕卡 M4 是一种性能相对简单,但生产背景复杂的相机。它也是早期徕卡 M 和后期徕卡 M 功能和外观上的分界线。徕卡 M4 吸取了很多日本照相机的设计经验,这种吸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相机的外观,但徕卡 M 相机的设计精髓依然被保留下来。

由于 M4 的功能实在简单,所以我们还是先看一下它的外观,功能几乎都写在脸上。我选用的是一台在拍卖会上的黑漆 M4,而在现实中,绝大部分 M4 都是银色的,原厂黑漆很少。我们看到的黑漆 M4 很多都是后制的,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都有这方面的手艺人。

M4 的快门就是 M3 以来那块横走布帘快门,速度 1000,带 B 门,闪光同步 45。这个布制快门如果一直对着太阳会被烧出一个洞。快门如果经过保养,准确度和稳定性都很好。

黄斑旁轴对焦,取景器结构和 M2 一样,取景倍率 0.7,倾向广角向,并且新增了一条框线,框线 35,50,90 和 135 共 4 条。如果是常用徕卡相机的朋友,那么这 4 条线肯定足够了,后面多出来的是 28 和 75,28 用得还多一点,75 其实很少有人用。

相机带有定时拍摄,可以自拍,和之前的 M 相机一样,以旋扭的方式放置在正面。不过,M4 的正面零件外观发生了变化,不再是 M3,M2 的一体件,改为分体件,这个外观也很有日系相机的感觉,实际上分体不能提升多少使用体验。

相比过去的 M2 相机,M4 的主要改动,或者说升级都是在非曝光操作层面

M4 使用 M3 的小窗计数,改变了过片扳手的形状和倒片的结构。

过片改为分体的部件,减小了过片的角度,理论上可以提升过片的速度和手感。实际上只有在你眼睛在不离开取景器的前提下,这种过片才会顺手一点,否则没有太大区别。

倒片从扣出按钮旋转变为一个旋转扳手,这个设计大大提升了相机倒片的效率。而在这之前,记者们为了提升效率是在倒片上加了一个部件,可以从徕卡 M3D 上看到这个部件。

除了提升了过片和倒片的效率,最大的改动是提升了装片的效率

我们想看看传统 M3 和 M2 是怎么装片的。说句实话,很多人给新手推荐 M3 和 M2,我估计新手拿到手,连怎么装胶卷都得搜视频看个半天。

徕卡相机不是开后盖,而是开底盖,这是祖传的,L39 螺丝口相机就这样。至于为啥这样,技术上是因为自 L39 开始,徕卡机身就是一体加工的,能够提升机身强度和耐久度。

打开以后,过片的那根轴是可以拆下来的,然后你把胶卷先拔出来,夹住那根轴,然后在把胶卷和那根轴同塞回去,塞回去的时候还要对准防倒片齿轮。示意图如下,这是 M3 说明书里的。

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你换卷的时候,你一个手胶卷,一个手片轴,那相机放哪?只能别的地方,或者放你腿上,而且还不能乱动,不然塞进去对不准。

所以,M3,M2 这种从 20 年代 L39 相机上延续下来的装片方式在 50,60 年代肯定是落后的,效率太低了。

但是,徕卡机身搞一体件搞了几十年了,不可能现在来个大开门。

于是,徕卡的工程师们在 M4 上推出了三爪式快速装片

还是说明书,这是 M4 的说明书,装片就一张图了,光这个变化都能感觉到装片变快了。而且从 M4 开始,徕卡 M 相机打开底盖后,就能看到一个装卷示意图。

徕卡在装卷的地方设置了 3 个爪子,只需要把片头拔出来,对准爪子的缝隙塞进去,然后对准防倒片齿轮,过一次片就挂上了。这个动作其实一个手就能完成,效率比 M3 要提升了很多,因为 M3,M2 多一个胶卷挂上片轴的动作,而且片轴插进去需要对准,这两个动作 M4 上都没有了。

从此以后,M 相机都都用这种装片方式。其实根据我这么多年的经验,这种上片方式的确比大开门要快,但是新手经常会不注意挂防倒齿轮导致空挂,所以装的时候还是要注意一下的,特别是上去以后一定要过一下片,确定挂上。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 M2-R。徕卡的 M2 是 1968 年停产的,M4 是 1967 年推出的,也就是说 M4 推出的时候 M2 还没有停产。所以是 M4 先推出,然后最后一批 M2 才改成了三爪过片,也就是 M2-R。M2-R 一共就生产了 2000 多台,数量很少。

看了我们的头图,大概应该也猜到了,M4 是没有测光的,别说 TTL 了,外置测光都没有。

徕卡 M4 推出于 1967 年,那个时候日本单反相机 TTL 测光都很多了,而外置测光已经成为标配。

徕卡自己的意思是,反正有联动外置测光表,这个 M3,M2 上的测光系统在 M4 上可以继续使用,也挺方便的。而且当时的闪光灯主要还是一次性的,不太用上面的冷靴,更多用的是机背的闪光接口。

M4 是徕卡在 1967 年推出的相机,性能相比 1954 年的 M3,甚至在取景器上还是倒退的,可以说是 M2 的升级版,而不是 M3 的升级版。而且就当时相机的技术含量看,M 相机的电子技术含量完全不能和日本相机相比,只能凭借兼顾耐用胜出。

但是,实质上,到了 1967 年,徕卡 M 已经失去了它最主要的目标客户 —— 新闻记者。记者是不追求画质的,他们只追求拍到就行,所以对于他们而言,单反相机的效率要比旁轴相机高多了。我在徕卡拍卖会上看到他们拍卖的 MP,M3 黑漆这种过去记者,人文摄影家用的相机,大多是 60 年代出手的,现在已经是几经辗转了。

M4 的生产时间很短,从 1967 年到 1975 年,而且只生产了 6 万台,相比之下,M2 生产了 8 万台,M3 生产了 22 万台。其实在 1975 年,徕卡已经关闭了德国工厂,他们的生产全部转移到加拿大。这个徕卡加拿大工厂其实 1952 年就有了,很多 M3 也是在那里装配,再运回德国测试的。

之后的 M4-2 和 M4-P 也都是在加拿大生产,一直到 M6,徕卡资产重组后才回到德国生产相机。

M4 虽然生产时间很短,但是刚好碰上越南战争打得最凶的时候,所以它以兼顾耐用,搭配军用 ELCAN 镜头成为一种军机,美军使用,代号 KE-7A。

ELCAN 是徕卡加拿大公司的缩写,也可以写成 ELC,它不是一种镜头的名称,而是徕卡的一个品牌。而且,这个品牌主要用于军品,主要产品是军用望远镜和瞄准镜。

为了让相机低调一些,采用了黑色涂装,前面说过,原厂黑的 M4 是很少的。至于相机性能,就是一台 M4,因为军用特殊刻字,现在成了收藏品。至于 ELCAN 镜头,其中 50/2 镜头曾经有少部分流入市场销售。

此外,徕卡也设计了绿色军用的相机。徕卡 M3,M1 都有绿色军用机,主要是给西德陆军侦查使用,数量都不多。其中 M4 绿色是最少的,一共只生产了 31 台给军队使用,其实 M3 也不多,也只有 140 台。

至于 M4-2 和 M4-P,今天这里就不表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胶卷迷俱乐部 (ID:jiaojuanmi),作者:上海老污龟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相关文章

关键词:摄影教程

软媒旗下网站: IT之家 辣品 - 超值导购,优惠券 最会买 - 返利返现优惠券 iPhone之家 Win7之家 Win10之家 Win11之家

软媒旗下软件: 魔方 酷点桌面 Win7优化大师 Win10优化大师 软媒手机APP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