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 日夜间
    随系统
    浅色
    深色
  • 主题色

日本新能源汽车计划很好,只不过世界另有计划

汽车通讯社 2023/10/21 18:35:11 责编:梦泽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知,中国和日本都活在自己的信息茧房里,都觉得自己在引领世界,对方正在走向奔溃。

比如在中国,“新能源车就是未来趋势”已经成为基本共识,而中国新能车又在引领着这一趋势发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市场,传统油车尤其是日系车正在被全面取代和淘汰。

这样的论调有坚实的数据支撑,根据 Canalys 公布的 2023 年上半年的数据,2023 年上半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增长 49%,达到 620 万辆,其中中国大陆市场销量达到 340 万辆,占据了 55% 的市场份额,而且在全球最畅销的前 20 名新能源车型中,中国占据了 12 个,而日系车一个也没有。

回到中国市场,对比更加明显。中国 2023 年上半年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 1324.8 万辆和 1323.9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9.3% 和 9.8%,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车 375 万辆,同比增长 44%。但在这种大环境下,连有“日本汽车三强”之称的丰田、本田、日产,都难掩颓势。日产上半年销量下降了 22.4%,本田下降了 22%,丰田也在中国市场出现首次下滑,下降了 2.8%。

然而,日本看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景象:新能源车未必是未来,混动是更现实的选择,而日系车在混动市场依然占有绝对优势,不论是销量,还是利润,依然遥遥领先。

日本的视角同样有数据支撑,根据 2023 年全球汽车销量,世界前十日系车占了四家(丰田、日产、本田、铃木)。其中丰田上半年销量 541 万辆,比 2022 年上涨了 5.5%,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相比之下,中国的比亚迪刚刚进入前十,以 125 万辆的销量排在铃木后面,对日系车的威胁不大。此外,丰田第二季度营业利润更是达到 1 万亿日元,创造了日企季度利润的历史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日系车的混动车型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新能源车渗透率非常低,比如丰田的 541 万辆销量中,新能源车(纯电和插混)卖了 46171 辆,占比不到 1%。

也就是说,中国和日本看到的信息、对未来汽车趋势的判断以及对世界的认知等等,都截然不同。而这种认知的不同,将中日带向不同的发展方向。

所以,当中国很多人纳闷:为什么一直领先的日本车企突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掉队,而且落后那么多的时候。日本给的答案意外地简单:日本没有掉队,只不过是在沿着另一个方向前进。

日本的混动路线:从劣势长出来的优势

其实,日系车的崛起完全是一个意外。在发展汽车产业方面,日本有先天劣势 —— 能源匮乏。日本的能源自给率很低,最高的时候也不到 20%,汽车所需要的燃料几乎全靠进口,其中 95% 来自中东地区。

在这种现实的约束下,省油就成了日本汽车的刚需,所以日本自主研发的汽车,一开始都是便宜省油的经济适用型。但很长一段时间,日系车的省油特性所带来的微弱优势,在欧盟大车面前不值一提,被欧美市场嘲笑为玩具。

但在能源匮乏的现实面前,日本并没有其他选择,只能退居国内市场把省油路线进行到底。时间来到 1973 年,中东石油危机使当时的油价短短几年内飙升了十倍,连财大气粗的美国人民也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主打省油路线的日系车一下子成了香饽饽,在全世界突飞猛进。

这样的经历完美契合了日本的封闭式精神:只要沿着自己的路径走到极致,世界的风口终将会转过来,跟随日本的步伐。而在汽车行业也是如此,当世界都开始改赛道走电车路线的时候,日本仍在省油的路线上不遗余力推进。

就拿丰田来说,他不是没有作为,而是在混动系统上精益求精。丰田的 THS 混合动力系统以发动机驱动为主,再用电机补足发动机的不足,在怠速或市区频繁停走的时候,可以回收发动机过剩的动能,用来给电池充电储存起来,然后将储存的电力驱动车辆,填补发动机效率不足的部分,从而极大地减少油耗。比如最新的卡罗拉双擎版百公里的综合油耗低到 3.5L 油,在综合能耗方面对比当下最热的插混式新能源车、增程式新能源车毫不逊色。

如果放到日本的能源背景下,丰田的混动系统优势更加明显。比如日本的电力近 80% 来自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发电。进口化石燃料发电,再用电来驱动汽车,考虑中间的能量损失,肯定不如直接用油来驱动汽车更为节省。

另外,日本在新能源方面前景有限。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且多是山区,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等,不仅成本高,规模也很有限。日本曾寄以厚望的核电,也在 2012 年的福岛事件后先后关停。虽然近几年日本开始重启核电,但考虑到日本是地震多发地带,如果大幅发展核电,福岛事件再来是迟早的事。

也就是说,在核电退役的大背景下,日本的清洁能源发展空间非常有限。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在日本反而会带动火电增产,使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难以实现。

很多人说的,日本点错了科技树、走错了方向,其实是没有看到日本的现实。日本并没有走错,日本在省油的路上走到底,大力发展混动系统,不论是对掌握混动核心技术的日本车企来说,还是对能源匮乏的日本社会来说,其实都是最优选择。

日系车的真正困境是:日本的最优选择,并不是这个世界的最优选择。

因变量的宿命:世界另有计划

因为资源匮乏发展起来的日系省油汽车,在丰田等车企的混动系统的加持下,可以说是风光无限。一方面在销量和利润上,日系车纷纷杀进世界前列,啃下世界混动市场 70% 以上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在技术上,丰田利用 THS 等技术筑起了专利壁垒,把欧美中韩等的车厂都阻挡在外,长期独享“混动”的蛋糕。

日本的战略想得很好,做得也很好,唯一的问题是日本只是这个世界的因变量,只能够顺应规则,而像欧盟、美国、中国这样能够深刻影响世界秩序的自变量,则可以改变规则,甚至重新定义规则。

首先,欧盟就用起了传统艺能“赢则自由竞争,输则改变规则”。日系车的崛起首先就蚕食了欧美车企的市场份额。于是,欧盟在减少碳排放的政治正确下,提出柴油路线,抨击日系车不环保,柴油车 2015 年在欧洲的比例达到 51.6%。但很快,欧盟被打脸,大众柴油车数据造假事件曝光,欧洲的柴油路线走向终结。随后,欧盟继续改规则,把汽车行走时的碳排放标准限制得极低,以至于按照欧盟的标准,只有电车和插混、燃料电池车才能满足,而日系的油混不论多么节省,终归还是有排放。

尽管日本反对欧盟的计算方法,指出欧盟仅计算汽车行走期间的碳排放,而不计算汽车生产和回收阶段的碳排放。如果计算整个汽车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日本油混并不输给电车。但日本并没有能力改变规则,在 2020 年 12 月,时任日本首相菅义伟迫于压力,宣布日本 2035 年禁售燃油车。日本车企愤怒地说,这无疑是在扼杀日本汽车产业,将导致日本 550 万汽车从业人员失业。

美国就不需要欧盟这样的阳谋。当日系车冲击美国市场时,美国政府直接和日本政府谈判。结果大家都知道,日本车企“自愿”减少对美汽车出口,“自愿”拿出技术帮助福特、通用等美国车企进行产业升级,“自愿”赴美建厂等等。2022 年的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把日系车企踢出 EV 补贴名单。日系车企要想获得美国企业同等待遇,必须要去美国投资建厂才行。

在中国又是另一番景象。中国的市场换技术战略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日系车利用专利壁垒,使中国始终无法分享到技术红利,国产燃油车停留在“油耗高、质量差”的水准,始终难以突破。在这种现实下,钱老写亲笔信建议国家直接跳过燃油车,直接发展电车的战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正是中国在燃油车领域的劣势,让中国可以没有任何负担地在电动车领域大举前进。

当然,中国最重要的其实是跑通了“电车更环保”的逻辑。中国的电力其实也是火力发电为主,也会面临日本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大力发展电车会增加碳排放。不同的是,中国在新能源层面进行了大规模建设。目前中国光伏发电量占到全世界的 80%,风力发电占到 60%~80%,锂电池产量占全球的 75%,而且中国的光伏发电装机量已经超过火电装机量,新能源对火力发电的补充和替代也在同步进行,甚至光伏电价已经低于常规电价。

这样,中国的能源大基建为电车提供了强力的逻辑支撑:电车的发展会有助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同样,美国、欧盟也都在大力推进新能源建设,而一直走自己路的日本,火力发电的比例仍在 80% 左右。在这种背景下,日系车企掉头做电车,不仅不会减排,还会增加碳排放。

可以说,日本在自己的路径上独享蛋糕的同时,中美欧已经改变了规则,走向了另一条路径。那么,未来是否会两条路径共存呢?比如中美欧走电动化路径,日本走自己的混动路线。从数据来看,日系车的销量只有 15% 的来自日本国内,85% 来自于国外,其中中、美、欧三大市场占了近 70%。当中美欧改变了赛道,日系车企除了适应和跟随并没有其他的选择。

日系车还有机会吗?

这就是日系车的现状,甚至是宿命:尽管走的是自己最优的路径,但不得不掉头跟随世界的道路。

可以看到,近几年撞到南墙的日本车企终于开始纷纷掉头。但这种掉头和中国车企认定电动汽车是未来的认知是完全不同的,日企掉头走向的是一条既不适合,又不擅长的路。

比如日系车一直质疑液态电池不安全、起火、爆炸等,但现在却在大量采购宁德时代、LG 等中韩企业生产的液态电池;之前一直抵制特斯拉发起的一体化铸造,认为质量不过关、维修困难等,但现在丰田已经开始导入一体化铸造的生产方式;之前说软件定义汽车行不通,软件 bug 会有致命安全问题等等,但现在丰田已经联合其他车企积极打造自己的软件平台。

电车是要靠大力才能出奇迹的领域,比如欧盟在大力扶持欧洲车企,把非欧洲产的排除在外;美国在大力扶持美国车企,把非北美产的排除在外;而中国已经过渡到了市场驱动时代,在全产业链都有巨大的领先优势。

很多人认为日本仍有翻盘的机会,比如拥有大量技术储备,像固态电池、氢燃料电池等等。实际上,比如说固态电池,虽然听起来很美好,但只是形态不同,它所需要的原材料和其他电池并没有什么不同的,而电池的原材料到精炼加工等核心产业中国也都占据着绝对的领先地位,固态电池即使开发成功,想要绕过中国也是很难的。

再比如,日本的氢能源车,其实也会遇到电车一样的困境,那就是日本没有能力让世界按自己规划的路线走,而只能去适应世界的规则,而且像本田等企业早在 2021 年就终止了氢燃料电池的研发。

日本不是没有技术,也不是没有战略,它只是对自己的定位缺乏认知。日本总以为自己在引领汽车行业的发展,就像雁阵一样,日本是领头雁,其他国家是雁尾,应该跟随和学习自己。

但实际上,日本车企从来没有领导过世界,只不过是石油危机带来了对低油耗的需求,刚好和日本自身的逻辑是一致的。日系车的崛起只不过是刚好站到了时代的风口而已。如今风口已经挂到了电车领域,日本的逻辑和世界的需求已经不再一致了。

日本的计划其实没有错,只不过这个世界另有计划。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汽车通讯社 (ID:automobile-news),作者:夏壮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相关文章

软媒旗下网站: IT之家 辣品 - 超值导购,优惠券 最会买 - 返利返现优惠券 iPhone之家 Win7之家 Win10之家 Win11之家

软媒旗下软件: 魔方 酷点桌面 Win7优化大师 Win10优化大师 软媒手机APP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