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 日夜间
    随系统
    浅色
    深色
  • 主题色

什么才算真空?真空的七层理解,你在第几层?

Linvo说宇宙 2024/5/4 12:48:08 责编:梦泽

什么是真空?一般人能想到的就是一块连空气都没有的空间。但对量子力学稍作了解的话你会知道,即使空间中什么都没有,但依然存在量子涨落,正所谓“真空不空”。那理论上是否存在绝对意义上的真空呢?现如今科学界对真空的理解又到了何种程度?这期我们把真空分成七个层次逐一解析,看看你对真空的理解到了哪一层。

第一层:真空 —— 没有粒子

生活中涉及真空的场景其实有很多,比如真空包装、真空保温杯等等。工业上只要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的环境都可以称之为“真空”,只是根据气压不同它们可以划分为低真空、高真空、超高真空等不同的真空程度。比如中学时学过的“马德堡半球实验”,那个很多匹马都拉不开的金属球它里面就是一种高真空环境。

在大部分人想象中,只要我们把容器中的所有空气都抽走,一点不留,那应该就是真真空了。但是这种真空只能说是没有空气,并不代表真的空无一物。就像我们会把大气层以外的太空等同于真空环境,但实际上,太空中还存在宇宙射线等各种辐射和粒子,至少你能看到光就说明这里面肯定有光子。即便你隔绝了所有外界辐射(包括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那容器本身也会存在辐射。毕竟只要不是绝对零度,所有东西理论上都存在热辐射。

所以呢,假如有一个完全封闭、里面一个粒子都没有,而且自身也不产生任何辐射的理想环境,那它确实算得上电磁学意义的绝对真空。只是这样的真空,现实中显然不存在。

第二层:真空不空 —— 虚粒子

虽然现实中不存在电磁学意义上的真空,但假设有一处这样的真空存在,它里面真的就什么都没有吗?当然不是,实粒子虽然没有,但它里面还有虚粒子。

虚粒子是个什么东西?

相信不管你对量子力学了解有多少,“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你肯定有听过。它可以说是量子力学最核心、最底层的原理之一。简单来说它指的是:对于一些特定的物理量(算符不对易的共轭量),比如位置和动量、时间和能量,我们不可能同时获知两者的精确数值。

拿位置和动量来说,当我们精确测量出某个粒子的位置时,它的动量就无法准确测量,反之亦然。注意:这个“无法准确测量”不是说技术达不到,也不是被智子锁死了,而是理论上就不可能。这也是为什么该原理的名字从一开始的“测不准原理”改成了后来的“不确定性原理”。

同理,对于时间和能量这一对物理量,我们也无法同时确定。如果我们把时间限定在一个极短的尺度内(时间精确),那么能量此时就变得非常不确定了。这个现象即便对于真空来说也是一样:在极短时间内,真空的能量可能并不是 0,一些能量会凭空出现,表现出来就是真空中会随机产生一对正反粒子,这对凭空产生的粒子我们称其为虚粒子。

为什么是“虚”呢?因为它只停留在纸面上。就是说计算过程中发现,如果假想这里有俩粒子存在,那么整个过程描述起来会非常方便。而且关键是这俩粒子很快就会相互湮灭消失,凭空出现的能量又会还给真空,一切就和没发生过一样,这就是所谓的“真空量子涨落(quantum fluctuation)”。从这可以看出,“能量守恒”其实也不是铁律,它更多是从整体上来说的。

所以呢,宏观(时间尺度拉长)上来看,真空就是真空,里面没有粒子(实粒子);但从微观(时间尺度缩短)来看,真空中充满了量子涨落产生的虚粒子,因此我们才说“真空不空”。

第三层:真空不空 —— 量子场

你可能会有疑问:“虚粒子不是计算中假想的东西吗,那能算真实存在吗?”

没错,虚粒子只是一种假想出来的直观概念,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实粒子。但是如果就其物理意义而言,这中间涉及到的相互作用是的的确确真实存在的。因为虚粒子对实粒子产生的影响(比如兰姆位移、卡西米尔效应等)是可以被实打实探测到的。所以可以认为,虚粒子真的存在,只不过不是以我们认为的那种形态存在。

其实当量子力学发展到下半场,物理学家已经将量子力学、狭义相对论、经典场论结合到了一起,整出了个集大成者的量子场论。在量子场论中,无论是虚粒子还是实粒子,它们都可以看做是场中出现的“涟漪”(量子场的激发)。区别只是:实粒子可以持续存在并且传播,是能够被直接探测到的;而虚粒子只是个短命鬼,一般只出来打个酱油就回去了,我们只能通过间接现象来确定其存在。

所以,从量子场的角度来看,不管你是实粒子还是虚粒子,真空始终伴随着一个东西 —— 量子场。

第四层:真空不空 —— 相对的真空

就像相对论中没有绝对的时间,对空间来说真空或许也不是绝对的。

随着量子场论日趋成熟,物理学家开始考虑如何将广义相对论融入进去。就在探索弯曲时空的量子场论时,物理学家在理论上发现了一种可能存在的奇怪现象:当你在一个绝对零度的真空中加速运动时,你会发现此时的真空竟然有了温度!但这个温度仅限于你的视角,对于外界观测者来说,这片空间仍然是没有温度的真空(除了虚粒子外没有任何辐射)。这种温度取决于参照系选择的奇怪现象称为“安鲁效应(Unruh effect)”。

在广义相对论中,加速度和引力场是等效的(等效原理)。那在一些超强的引力场附近(比如说黑洞),它就可能会因为安鲁效应而使自身产生热辐射,也就是黑洞有了温度。如果黑洞有温度,那它势必会向外释放能量(实粒子),这些能量哪来的呢?没错,虚粒子转化来的。这便是“霍金辐射”的真正由来。

所以呢,真空空不空(里面是只有虚粒子,还是有实粒子),这甚至完全取决于你如何选择参照系。

多说一点,平时我们讨论真空,为什么不额外考虑参照系问题呢?因为虽然理论上没有一个“绝对参照系”(牛顿的绝对时空),但是有一个东西确实比较特殊,在考虑宇宙演化等大尺度问题时经常会拿来当做“参照标准”,它就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共动坐标系)。经常有人问“宇宙年龄的时间是相对谁来说的”,这里你就可以理解成是相对于背景辐射来说的,它就是宇宙自己的时间,也叫“宇宙时(Cosmic time)”。由于地球的引力场非常小,相对论的钟慢效应非常微弱,所以我们可以把它和背景辐射放入同一个参照系。真空也是如此,通常情况下安鲁效应对真空的影响非常有限,甚至根本探测不到(霍金辐射至今也未被验证)。

第五层:真假真空 —— 假真空衰变

刚才我们说真空中存在着各种量子场,对于绝大多数量子场来说,它们都有个最低能量态,叫做“基态”。处于基态的场能量最低,也最稳定。但我们的宇宙中有一种场,目前处于的并不是稳定的基态,它就是赋予了基本粒子质量的希格斯场。虽然希格斯场的状态目前已经维持了 138 亿年,但既然它不在最稳定的基态,那说明这种稳定只是暂时的(亚稳态),它随时可能掉落到能量更低的状态上。

所以你可以认为,目前宇宙中的真空其实都是“假真空”。也许有一天,某处希格斯场的势能突然落到了更低的态上(空间发生相变),此时“假真空”便会成为“真真空”。之后,这股势头将会以近光速向四面八方蔓延,这种现象被称为“假真空衰变(False vacuum decay)”。真空衰变有点类似二向箔的效果,整个空间以光速向二维跌落,并且不会停止。但和二向箔不同的是,真空衰变会使得很多基本粒子失去质量,宇宙万物将因此灰飞烟灭,整个物理学也将被彻底改写。

总之,当希格斯场跌落到更低的基态时,空间将变成真正的真真空。

第六层:不同真空 —— 弦论中的真空

虽然现如今量子场论足以应对大部分情况,但是在面对一些极端问题时,我们不得不寄希望于未来的终极理论(万物理论,ToE)。作为终极理论候选者中的明星,弦理论虽然一直饱受争议,但它从数学角度为我们理解真空乃至整个宇宙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当年在研究超弦理论的过程中,弦论学家们发现我们的世界应该是十维的。可是从相对论来说,就算把时间算上这也才四维(三维空间加一维时间构成四维时空),另外的六维去哪了?正当弦论学家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华裔数学家丘成桐提出的“卡拉比-丘流形(Calabi–Yau manifold)”让大家眼前一亮。很快,他们搞出了一篇名为《超弦的真空结构》的论文。

弦论学家们认为:由卡拉比-丘流形构成的卡拉比-丘空间,它的维度不同于普通的三维空间,卡拉比-丘的维度是有大小的(紧致化),并不能无限延伸。之前多出来的六个维度之所以找不到,正是因为它们蜷缩在了微观的、小到普朗克尺度的卡拉比-丘空间中。

原本一切看似非常完美,但不出意外的话意外就要出现了:这个卡拉比-丘流形并非只有一种,目前认为它的数量即便不是无限多,那也是个相当庞大的天文数字。这些不同种类的卡拉比-丘流形会形成具有不同物理定律的独特空间,而我们的宇宙属于其中的哪一种,没有人知道。弦论的这一怪异结果似乎从另一方面预示着多元宇宙或许真的存在。所以呢,在这些不同的宇宙中,它们有着不同的物理定律,包括真空的概念也不尽相同。

第七层:真空的终结 —— 虚无

其实在引入卡拉比-丘流形之前,弦论学家们已经发现有些额外维度只能存在于微观(紧致化)。由于微观上存在量子不确定性,这些额外维似乎也不能稳定存在。

1982 年,在一篇讨论“卡鲁扎-克莱因空间不稳定性”的论文中,后来的“M 理论之父”爱德华・威腾提出了一种比“假真空衰变”更可怕的衰变。威腾发现,在卡鲁扎-克莱因理论描述的真空中,当额外维度一旦缩小到超过某个阈值时,真空会坍缩成一个点,此时维度将不再存在,这里就是真空的终结。

不同于黑洞那种四维时空的引力奇点,这个衰变形成点虽然刚开始是个点,但它会以光速迅速膨胀变大。更神奇的是:虽然它会变大,但因为它本身已经失去了维度,所以对我们来说它不管变多大,仍然是一个“点”。

这就是卡鲁扎-克莱因真空衰变的可怕之处:相比黑洞的奇点,它不只是终结了时空,同时还能让这种终结向四周围蔓延;而相比假真空衰变,这种衰变不是让真空的状态发生了改变,而是直接“消灭”了真空!

如果说宇宙大爆炸形成的空间只是狭义上的我们熟悉的空间,那么“空间的终结”意味着就连广义上的任何形式的空间都将不复存在。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虚无”?

  • 论文 & 综述

  • [1] P. Candelas a b, Gary T. Horowitz, Andrew Strominger, Edward Witten. Vacuum configurations for superstrings. Nuclear Physics B (1985). 258:46-74

  • [2] Edward Witten. Instability of the Kaluza-Klein vacuum. Nuclear Physics B (1982). 195(3):481-492

  • 文章 & 新闻

  • [1] WIKIPEDIA: False vacuum

  • [2] WIKIPEDIA: Calabi-Yau manifold

  • [3] WIKIPEDIA: Compactification_(physics)

  • [4] WIKIPEDIA: Kaluza–Klein_theory

  • [5] blog.sciencenet.cn/blog-677221-1342155.html

  • [6] WIRED: How the Physics of Nothing Underlies Everything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invo 说宇宙 (ID:linvo001),作者:Linvo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相关文章

关键词:真空科普

软媒旗下网站: IT之家 辣品 - 超值导购,优惠券 最会买 - 返利返现优惠券 iPhone之家 Win7之家 Win10之家 Win11之家

软媒旗下软件: 魔方 酷点桌面 Win7优化大师 Win10优化大师 软媒手机APP应用